【精品】说课稿汇编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说教材
《漫话邮政》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活动主题是“走向信息时代”,本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安全有效地利用、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讯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相关法律法规”,“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等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思考,但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网络信息时代,快递业务也越来越丰富,对此早前的一些邮政业务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根据本课的要求和四年级小孩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从古至今人类传递住处方式变迁,感受现代信息社会中邮政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便利。
2.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
3.了解集邮常识,懂得文明集邮。
4.学会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说重点难点
针对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额教学重点是
1.了解从古至今,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邮政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日趋便捷。
2.通过写信、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白它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之一。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集邮常识,知道私拆他们信件、私揭邮票是违法行为,必须文明集邮。
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角色表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将在欣赏广告、搜集资料、说话和书写等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通信方式。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简单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我这一课分为四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环节是课题导入。
第二个活动环节是漫谈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个活动环节是话说现代邮政。
第四个活动环节是体验EMS。
现在,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每一个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题导入
1、播放:EMS广告(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
2、问:什么是EMS?中国邮政局为什么要聘请刘翔担任全球特快专递的形象大使?
出示课题“漫话邮政”。
活动二:漫谈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1、猜一猜:古代波斯人曾接到北方斯西德人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青蛙和五支箭。信是什么意思?(波斯人听着!你们能像鸟一样高飞,像老鼠一样在地下话动,像青蛙一样跳进池塘吗?如果不能,日你们就休想和我们打仗,当你们踏上我们国土时,我们就用箭射死你们!)
2、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的资料,了解古时候人们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古代的信息传递怎么样?(慢,不方便)。
3、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文明的产物——邮政取而代之。
活动三:话说现代邮政
1、师:如今,邮政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你们知道邮政局提供哪些服务?可以跟把你的同桌说说。(国内邮递、邮政储蓄、集邮业务)
2、(出示表格),教师统计:全班同学家庭享受邮政服务情况。
根据我们刚才的统计,你们发现了什么?
3、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进入网络时代,邮政的业务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快递邮寄物品。
活动四:体验EMS
1、比较EMS快递和其他物品传送方式
长兴到杭州路程约120公里,乘车费用(74)元;快件到达()天,邮费()元。
2、小结:EMS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3、学生填写EMS单子
要求:左边填写寄信人的信息,右边填写收信人的信息。了解不同地区的邮政编码。
4、小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坚持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的原则,将板书设计为:
漫画邮政
方便快捷
次板书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脉络。
说课稿 篇2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22篇课文《金子》。课文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的时候,忽然从雨后土地上长出的小草身上得到启示,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其中,根据第二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金子”的本意是指物质层面的“贵重金属”,而在课文中,“金子”是指诚实、勤劳的高尚品质。本文用“金子”做题目,同时又以“金子”为线索,贯穿全文,因此,理解“金子”的含义,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理解生字新词,指导两个字“甘”(独体字,注意笔顺)“钱”(左右结构,形声字);引发猜想,建构阅读话题,能基本说出本故事的大意。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彼得弗雷特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真金的曲折过程,教育学生向彼得弗雷特学习,培养自己靠诚实、勤劳获得成功的高尚品质。另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引导 ……此处隐藏776个字……不少给你一秒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时间就会给你很多收获。从这段话中让学生总结出第一把学习“金钥匙”就是珍惜时间。
二、大家同在一个班里学习,为什么进步不一样呢?为了弄个明
白,咱们班就以“我有一把金钥匙”为主题,组织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
1、看文中插图,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
3、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书上的小朋友出主意。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好方法。
4、学习要有“金钥匙”,但每个人学习的“金钥匙”不一定相同。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金钥匙。
5、看了别人的“金钥匙”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三、议一议: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怎样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1、每天放学后,自己做的主要事情及大约需要的时间:
看电视————————分钟
做家务————————分钟
做功课—————————分钟
看课外书———————分钟
和小朋友玩——————分钟
其他—————————分钟
2、做这些事情的大致顺序是————————————。
3、晚上睡觉的时间大约是—————————————。
4、你觉得需要增加时间去做的事情是————————,可以减少时间去做的事情是———————————。
5、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不少同学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的“金钥匙”,怎样使用这些“金钥匙”呢?下面这些都是使用“金钥匙”的窍门。你做得怎么样?
四、幻灯片出示故事乐园:
(一)、梁启超的抄录法
梁启超是一位善于积累知识的大学者。他经常对人说,他积累学问的有效方法就是抄录。他平时读书,总是先准备一些小册子或单页纸,看见一段资料,觉得有用,就立即抄下来,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点,并记下书名、卷数、页码。等到积累多了,就归类整理。久而久之,终成大器。
(二)、竺可桢终身写日记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年轻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他每天亲自观察后,就在日记的开头详细地记录下当天的天气、气温、气压、风向等情况。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坚持用不听使唤的手,歪歪斜斜地记录了当天的天气情况。
请同学们谈一谈从刚才的故事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五、幻灯片出示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5、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6、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8、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19、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0、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六、总结
学习“金钥匙“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咱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金钥匙”,能迅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
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经济与生活》模块第七课的第二框,它与第四课的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前后呼应,均是本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框分为两目具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其中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本框的重点,着重从“含义”、“客观必然性”和“意义”三个角度系统讲述“按劳分配”这一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本框的难点所在,主要介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各种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非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整个内容富有逻辑性,属教材经典部分之一。
但是,新课标下的教材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已作了重大调整,最明显的是:
⑴压缩了教材篇幅,把以往的两课时内容压缩为一课时完成。且许多知识点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就客观地就增大了学生探究学习的难度;
⑵尽管教材图文并茂,表面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消化,但由于教材对一些难点知识点的回避,从而无形地加大了老师的讲授内容和授课难度。
二.说学生:
步入高中学段的新生,绝大部分为15岁的孩子。由于他们的世界观还未真正形成,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视角与能力还十分缺乏,加之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不够浓厚、学习方法还很不到位。特别是本级新生,由于大量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长期以来,有不少学生早已经形成了懒、缓、散的不良习性。课堂积极性不高,懒得动脑、动手,许多学生对于课堂探究性活动不屑一顾,总是喜好老师机械地灌输。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彰显,课堂气氛难以有效调动,与新课标的要求已经拉开了很大一段距离。
三.说教法:
在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要求,自己对本节课的教法作了明确的定位。即:不完全放开手脚,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又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因而,课堂教学应以教师讲授难点和师生合作探究为主线,力求与新课标接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关于“按劳分配的含义”,尽管是教学重点之一,但较为通俗。因此可采用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师生互动方式,把概念肢解开来,让学生抓住核心词语,感悟所讲的角度,真正实现课内消化基本概念。
关于“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因其是教学难点之一,理论性较强,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必须以教师的精讲为主,把理性化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从而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消化吸收。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是教材中最简捷明快、最为通俗易懂的部分,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学完成。
“为什么还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是对第一目所有知识的整合与提升,难度较大。可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动脑、动口的机会来阐释自己的观点。经过探究讨论使组内成员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结论,并委托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组员参与全班探究。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有效组织答案要点。
关于“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教材的另一难点,课改后的新教材只仅仅提到它的意义,肯定生产要素应该参与收益分配。但在各级别的实际考核中会经常涉及到。因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的搜集生活中的鲜活事例,通过教师讲授、师生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的方式具体分析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经济活动中所参与的不同收益分配。最后还应归纳升华出有效区分收益分配中不同生产要素时所把持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从而使难点真正有所突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