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重点
1、学习13个生字词,认读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有名的建筑物。
教学难点
了解北京的部分建筑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北京的部分建筑物,认读8个词语,熟读一个句子
1、以图入手,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首都是哪吗?(北京)我是一位外地游客,今天有幸来到北京,我对北京的建筑很感兴趣,谁愿意带我去各处参观游览。
2、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讲解。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门,天安门广场是全中国的心脏,在那里,每天清晨,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迎着太阳冉冉升起。
故宫——旧时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
天坛——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天祈求丰收的地方。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回音壁等。
颐和园——明清皇家园林。主体是万寿山和昆明湖。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代表开会的地方,能容纳1万多人,1957年建成的。
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最大的机场。
国家图书馆——它是一座综合性的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书目中心。它坐落在北京的西郊,与紫竹院公园相邻。
中华世纪坛——坐落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之间。是首都北京为迎接21世纪所建。
3、借助图片,认读8个词语。
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人民人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
4、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你们知道这些建筑是什么时候建的吗?
5、自由发言。
6、小结:天安门是我们首都的标志;故宫、天坛建于明朝,距今500多年。这些建筑距今很远,是古人造的,我们叫它“古建筑”。
7、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古建筑吗?(北京的古建筑还有卧佛寺、碧云寺、地坛、北海白塔、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北京的历史悠久,有好几个帝王都建都北京,所以古建筑很多。这些古建筑吸引着中外游客,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8、出示句子: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9、领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10、指图提问,谁知道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这些建筑是哪年建造的?
11、学生自由发言。
12、小结:这些建筑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建造的,我们叫它“现代建筑”。
13、你们还知道哪些现代建筑吗?
14、学生发言后小结:50多年来,北京的建设是全方位的,不仅建造了人大会堂、历史博物馆,还建了许多大商厦、大宾馆、体育馆、游乐场、地铁、立交桥……使用的技术先进,设备齐全,自动化程度很高,处处体现出现代化风貌,所以说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15、出示句子: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16、领读句子,自读句子,指读句子。
17、请同学们说一说,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小结:确实像大家所说,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你们都这么热爱我们的首都,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自己再读一读。
(二)学习13个生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记13个生字。
2、谁能按不同的结构,给这些生字分一分类。
(1)老师出示“故、坛、际、场、纪、代”六个字,请大家观察这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再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每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字,加上一部分,就组成要学的新字。)
(3)其它的字属于什么结构呢?
A.上下结构:安、宫、堂、华
B.独体字:首、世
C.包围结构:图
3、学习6个左右结构的字
(1)4人一组,先读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记住这一类生字的?然后老师同学做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小组代表发言。
A.学生甲:我们组这样记左右结构的字,“故”——故事一般都是古代发生的,或者是过去的事,所以是一个“古”字加一个4笔“攵”。
B.学生乙:“坛”——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主要是由土造成的,在云彩的下面。
C.学生丙:“纪”字可以用“日记”的“记”来记,把“记”的言字旁去掉,换上绞丝旁,就是“纪念”的“纪”。
D.依此类推:“际、场、代”
E.最后我们组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学生跟读。)
(3)巩固学习:指名读、齐读等。
(4)小结:左右结构的字的记法是熟字加上一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记就能记得准确、牢固。
4、学习4个上下结构的字
(1)出示字“宫、堂、安、华”,这组字如何记?
(2)4人一组,先讨论,再汇报,比一比,看哪组方法好,不一定按顺序。
(3)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A.“宫殿”的“宫”——我看到故宫就是一间一间的房子,宝盖是特殊的带角的屋子,两个“口”代表的是一间一间的房屋。
B.安——宝盖可以代表屋子,屋子里有女人就会感到安全。
C.堂——“堂”也是屋子的意思,宝盖是屋子,一个“口”表示的是正房,下面的“土”告诉我们这间屋子是用土制成的。
D.华——上面的“化”是“华”的形声字,下面的“十”字是说我们中国是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
5、学习2个独体字
独体字“首、世”如何记?
(1)“首”是头的意思,“自”己的头。
(2)“世”字可以这样记:草字头,小横连,最后一笔是竖折。
6、学习1个包围结构的字
教师出示“图”字,问:还有一个包围结构的字,哪一组愿意来学?
“图”书馆是在一个很封闭的屋子里,“冬”天人们最喜欢去,看着书,在屋子里暖暖和和的。
7、小结:我们这些小老师当得真不错,他们告诉我们好多好的记生字的办法,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的方法比他的还好,那你就不妨用你自己的方法记。看谁能把这些字都记住,才是最棒的。
8、复习巩固
(1)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2)利用一些偏旁、部首组成要学的生字。
(3)做小游戏,在小组里组字,巩固所学的生字。
(三)总结
七年级语文教 ……此处隐藏1978个字……、矶、砸、颤。⑶用时、地、人、事四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⑷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会父爱的伟大。
⑴喊、跪、站、走。
(悲伤、绝望中坚信儿子等着……)
⑵“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三次)→不顾危险、劝阻,坚持救儿子。
①“他挖了8小时……36小时……”(时间漫长)
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掘过程漫长、艰辛)
坚决救儿子,深爱儿子
③抓住“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象儿子坚决救儿子的困难及心理活动,深化父爱的伟大。
④比较:
外貌描写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3、抓住儿子语言、神态的重点句子,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体会儿子的美德。
儿子:坚信父亲救自己先人后己
4、总结写法特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特点。
5、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七年级语文教案4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教学准备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书再现地理分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师生对诗
先播放音乐《思乡曲》,以“这表达的就是思乡的情感。歌曲能表达思乡的情感,诗词也可以”导入师生对诗,再以过渡语“现在,我们继续这一思乡之旅,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并释题意,确定泊字的读音。
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1.一读知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①出示课题,揭示“泊”字的意思,明确“泊”的读音为bo
②让学生结合预习资料说一说自己对作者王安石的了解
(2)通读全诗,指名读诗,纠正字音。如:“间”读jiàn;“万重山”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
(3)通过画地形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诗的大意。
《课标》指出阅读古诗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知诗意
2.二读品诗句
(1)读诗词前两句,分析“一水间”“只隔”,说明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体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读诗词后两句,通过讲解绿字的妙用,渗透王安石仔细推敲的精神。
(3)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4)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品诗句
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捉住诗眼深入剖析,借助诗眼凝练全诗情感的特点,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感情。
3.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旁用语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用了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的画面中,变成诗人的角色,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4四读熟吟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2)当堂练习背诵,
(3)指名学生背诵
(4)配乐全体背诵
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三)总结
回顾古诗四读法
渗透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古诗学习提供一种参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