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案

时间:2024-10-29 05:38:21
《空城计》教案

《空城计》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空城计》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城计》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

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

学生纷纷回答:苦肉计、调虎离山、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

(三)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四)通过探究问题,整理故事情节

1、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空城计”?

A、军力对比悬殊之极,情况危在旦夕。B、大兵压境。

2、诸葛亮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在“空”字上做文章。

A、藏起战旗,隐蔽军兵“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B、诸葛亮只带了两个小童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C、严肃军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D、安抚军心:告诉军士“吾自有计”。

3、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空城计”作何反应?

笑而不信——看毕大疑——下令撤军

4、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能成功?

司马懿生性多疑

诸葛亮知己知彼对司马懿了如指掌

教师点拨: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五)由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故事情节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板书:

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

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

高潮司马懿中计

结局诸葛亮释计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1)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2)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高潮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镇定自若”及“侧面”。)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4)结局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教师板书:“料事如神”及“正面、侧面”。)

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

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

A.学生讨论

B.小结: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 ……此处隐藏25948个字……亮时写到了他的几次笑?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词句,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交流点拨】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而笑”,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3.通过这三笑,我们再来联系整个故事,孔明是个怎样的人?说的时候应该结合课文,做到有理有据。

【交流点拨】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步骤三 深层探究 深入理解

1.在的第一自然段,说司马懿引15万大军而来,而诸葛亮仅有2 500人在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清晰地交代双方的兵力呢?

【交流点拨】运用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

2.“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简单分析一下“尽皆失色”,说说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尽皆”是说各个官员无一例外,“失色”说面对险境无计可施,全都吓得脸色大变。用众官的表情衬托军情的紧急。用来反衬烘托诸葛亮的冷静沉着和杰出的才干。

3.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第三自然段又写“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这里仅是对上文的简单重复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一方面表现出“空城计”之“空”,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突出了对诸葛亮的刻画。

4.从“笑而不信”到“大疑”再到退兵的变化,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课文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但同时也是疑心病重的一个人。他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是骄傲自负,刚愎自用的一个人。

5.在第四自然段,我们未见一字写诸葛亮,可我们却清晰地看到了诸葛亮的形象,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这种手法有何好处?

【交流点拨】侧面烘托。写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己知彼,丰富了人物形象。

6.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或者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孔明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交流点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红楼梦》有诗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空城计”正是应证了这种有趣的现象。《三十六计》是这么解释空城计的:“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之一,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无奈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胆量和气魄,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试想空城计真的是毫无破绽吗?为什么?司马懿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

【交流点拨】我认为司马懿不是没有发现疑点,而是以退为进。司马懿手握重权,势力与威信足以使国君感到威胁。他一直与诸葛亮相斗,使君主认为他还有利用价值。若诸葛亮死了,那唯一障碍消失,吴君就会想尽办法剪除他的羽翼,没有充分的准备司马懿就会处于弱势。所以他在等待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契机,再与诸葛亮相斗。

2.你认为司马懿的存在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交待清楚他中计的原因,突出诸葛亮对他的了解,更加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以及面对危险是那样从容和豁达,进一步的刻画了人物形象。

3.说说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交流点拨】在这一故事中,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这一形象,从正面着重刻画了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那么写司马懿有什么作用呢?写他老谋深算也好,狡诈多端也罢,最终还是败给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这就是在刻画人物时经常用到的侧面描写的“衬托”手法。

(二)拓展延伸

1.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你能另外写出两件关于他的事吗?

【交流点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2.在本文中作者仅用“尘土冲天”四字就写出了司马懿来兵之众、之凶,现在就请你利用丰富联想和想象,用50-100字勾画出一个杀气腾腾的古战场。

【交流点拨】阴风猎猎,黄沙卷起烧焦的旗帜,在漫漫的沙石里,冒烟的木头发出阵阵让人恶心的臭味。几具还没有完全被沙石掩埋的尸体上空盘旋着几只秃鹫,尸体上好几个箭头还在,那断了的长枪却依然握在尸体的手里。远处,厮杀呐喊声不绝于耳,或许明天早上又将多几万具尸体。阴风开始怒嚎,似乎要唤醒死去的灵魂。

板书设计

空城计

罗贯中

“笑容可掬”故作轻松

故作姿态

“抚掌而笑”如释重负

侥幸

“拍手大笑”自豪

嘲笑足智多谋

处乱不惊

神机妙算

临危不惧

△文体常识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弄清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其中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侧面描写)。

情节一般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情趣、爱好、气质、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二是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氛围。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空城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