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

时间:2024-10-07 13:04:28
《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式一:(提问式)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方式二:从图片导入,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像这些草木荣枯,春华秋实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

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参考)

五、摩拳檫掌

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六、作业

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2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学习写读书摘要。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 ……此处隐藏29524个字…… 板书:初 读

(1)、自由读,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

(2)、想一想哪几节写大自然的语言(2---6节)

4、指名读。(3——4人)

5、指名回答:哪几节写大自然的语言?

三、引导学生第二遍精读诗歌,从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诗歌包含的科学知识。

1、第二遍读诗歌(精读)。读2——6节。 板书:精 读

要求:

(1)、哪几句是写大自然的语言?请划出来。

(2)、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请划出来。

2、生精读。

3、指名逐节读并回答。师板书:

白云高飘 准是晴天

蚂蚁搬家 要下雨了

大自然的语言 蝌蚪游泳 春天来了

大雁南飞 秋天已到

大树年轮 树的年龄

4、穿插理解:准是、编队、年轮的意思

5、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大自然的语言。(用关联词连接起来)

6、齐读2——6节。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很会读书。这节课咱们通过初读、精读,不仅读得流利,还了解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真是收获不小呀!但这还不够,下节课咱们还要细细研读。可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板书:研 读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1)、5题

第 二 课 时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精读,读懂了许多大自然的语言。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我们还要细细研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该怎么读?

二、生逐节研读诗歌。

要求:读一遍后,四人小组讨论:

1、想想每节诗写得好不好?你认为好在哪里?(写出了什么)

2、该用什么语气读?

师巡回指导。

三、指名逐节读,并分析。

四、全文朗读。(指名读、齐读)

五、全文背诵。(指名背、自由背)

六、你能说出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吗?

七、师小结:这就是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看书、多观察、多思考,一定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

八、课堂作业。

《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14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②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

③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④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⑤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组自学。

③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镶嵌的意思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④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①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②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③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